编者按:2025年8月25日是第九个残疾预防日,主题是“预防伤害致残,共创健康生活”。伤害造成的残疾是可以预防的。国内外大量的实践已证明,伤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模式、规律,有明确的危险因素,通过积极采取科学的策略措施,大多数伤害可以预防,伤害后的残疾可以避免。现整理分享部分残疾预防知识,供大家参考学习。
一、别让帮我们工作的机械变成安全杀手
在工作中各种工作设备的使用十分广泛,如装卸车、剪板机、电刨、印刷机械、锤子、电锯、车床、装置、仪表、各类元件组合等。作业活动包括启动、停止、运输、维修、设计、维护、清洗等。
在工作中各种工作设备的使用十分广泛,如装卸车、剪板机、电刨、印刷机械、锤子、电锯、车床、装置、仪表、各类元件组合等。作业活动包括启动、停止、运输、维修、设计、维护、清洗等。
常见的潜在危险和伤害
作业时如不加保护,可以导致伤害致残,包括手断指、手臂伤害、夹伤、缠绕伤、接触伤害、飞溅物击伤、高空坠物、起吊物击伤、起重机械倒塌、钢丝绳断裂等。现场的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。操作车床等设备员工必须戴好帽子,并将头发全部放入,以免被缠绕等。
事故可以导致各种人身伤害类型,常见的有骨折、断指或手臂、皮肤撕裂伤、大出血甚至死亡;触电引起的电击伤导致心脏骤停;火灾导致的烧伤等。
预防机械伤害
◆员工要做到
①“三紧”和“三不”一定要记住!进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,工作服做到三紧(袖口紧、领口紧、下摆紧);不许戴手套、围巾;不许穿凉鞋、拖鞋、高跟鞋;女工不许将头发露在帽外。
②机器上安装的安全挡板不许私自拆除,防止眼部和脸面受伤。
③切削下来的铁屑等不能用手直接拿,防烫伤、扎伤。
④更换刀具等时必须停机操作,防止电伤害和机械伤害。
⑤现场要走安全通道,注意查看安全标志标识。
◆雇主和企业要做到
①确保工作设备设施的安全和有效使用。
②培训员工安全操作设备的正确方法和对特殊部分的检测,以防止发生危险。
③加强现场安全管理、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处置等。
④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。
具体措施
减少操作失误、及时清理废物。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。
◆防夹伤、缠绕和飞溅物击伤等。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并经常检查是否有效。不用手触摸和严禁戴手套。
◆使用砂轮机等一定注意检查是否有破损。严禁增加压力,要站在侧面操作。
◆吊装作业时一定不要站在吊装物下面,必须戴安全帽。大风天时如超过六级风不能进行吊装作业。
◆学会安全用电,维护设备时需要停电进行。在作业现场不吸烟。起重作业是特殊工种,需要持证上岗等。
◆现场及时清理。工器具摆放整齐。注意物件大小合适,不要超载和超负荷。防止齿轮缠绕,防止尖锐部分的剐蹭等。
二、电生产作业离不开,稍不注意把人伤
几乎所有的作业场所都会涉及与用电有关的活动,覆盖从电池驱动到高压安装的所有电器设备。电气安全主要是保护我们在作业时如何避免不受到致命的电击,以及触电引起的火灾和烧伤甚至死亡。
潜在用电危险和伤害
超负荷运行时导致线路过载、接触不良、散热不良、漏电、电压过高过低、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都可以产生危险温度,危险温度可以成为引燃源导致火灾,电火花和电弧可以导致击穿放电引起可燃物燃烧;有些事故火花如雷电、静电、磁感应等。
预防电伤害
◆员工要做到
①避免直接接触。设备可能带电的部分要有绝缘并确保完好。应提前检查好。
②避免间接接触。即使由于某种原因基本绝缘失效的情况,也一定检查可能带电的金属机壳是否有效接地。
③规范安全操作系统。在电器上或电路上进行工作时,注意切断电源隔离;检查电器设备时确保不带电;有护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④机修设备时必须停机操作,防止电伤害和机械伤害。
⑤学会急救心肺复苏术操作。
◆雇主和企业要做到
①确保电器设备、设施的安全和有效使用。
②电工要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。
③提供接地、熔断器、漏电保护等安全保障措施。
④培训员工触电的自救和互救等应急响应处置能力。
⑤提供防静电、绝缘等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。
三、工作时发生火灾该怎么办?
每年因为火灾造成的事故损失巨大。火灾风险几乎涵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场所。
火灾发生和持续的三个条件包括:燃料(固体、液体和气体形态)、火源、空气。如果去掉一个或不存在其中任何一个因素,火灾都不能发生!
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
◆生产区域和储存区域电气设备、机器设备等过热,打出火花或接点温度过高引燃可燃物;或与可燃物距离过近烤燃可燃物引起火灾。
◆设备之间摩擦产生热量或火花将附近的材料点燃。
◆作业中产生的粉尘在高温下或遇到火花引起火灾爆燃。
◆存有易燃易爆物资的场所有火源存在,如吸烟、破损的电线等。
在建筑物中火灾蔓延的主要因素
◆在一些特定的区域未设置防火墙或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。
◆可燃废弃物的随意堆放。
◆存油的装置,如油罐、桶破损泄漏。
◆有垂直或水平的通道,如竖井、管道、楼梯等。
◆除尘不利导致粉尘浓度过高等。
常用的灭火的方法
◆冷却:用水冷却是常用方法。
◆窒息:隔离通道,使用惰性气体等。
◆隔离:从火灾现场移走易燃物质。
火灾警报时,逃生时应注意
◆关闭门窗、关闭电器设备并迅速离开房间,离开时一定注意关后面的门。
◆沿逃生路线快速走到室外。
◆不要试图再次进入建筑物内。
◆如果发现已经起火,立即启动火灾报警。
◆到指定地点报告有关人员。
雇主和管理者应做到
◆消防门和通道应能符合消防法规要求,如通道的距离、门向外开启、消防门不能上锁。
◆工作场所安装灭火装置、火灾探测器和报警器,并有标识易获取,火灾应急措施告知贴在显著位置。
◆培训教育员工,清楚火灾逃生的路线和如何灭火、逃生等互救自救方法,并每年组织一次消防演习。
◆防火装置设备维护确保完好。
四、每天接触危险化学品,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
很多人的工作都和危险化学品密切相关。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、运输和使用过程都具有高度危险性。几起由危险化学品所导致的重大事故,例如“5.20”山东保利民爆公司特大爆炸事故、“8.31”上海市宝山冷藏企业液氨泄漏事故、天津瑞海国际危险化学品仓库大爆炸等,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损害。因此,了解作业的风险减少伤害十分必要。危险化学品一般都在哪些领域和环节存在?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?
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风险
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原料、中间产品、副产品和产品,很多都是易燃易爆、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。对于人体、设施和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。尤其接触或处理不当会对人体带来较大伤害。据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有化学物质约4.5万种,其中约3700种属于危险化学品,300多种属于剧毒化学品。我国的危险化学品产量世界第一。
危险化学品侵入人体的途径
◆通过呼吸道吸入是最主要的方式。
◆通过暴露的人体皮肤吸收。
◆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。
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主要化学品
◆臭鸡蛋味的化学窒息性气体—硫化氢,吸入可以使人窒息死亡。
◆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气体—一氧化碳,不易察觉,会导致无征兆死亡。
◆黄绿色刺激性气体—氯气,吸入有强烈刺激症状,使人休克进而导致死亡。
◆带有恶臭味的刺激性气体—氨,强烈的呼吸刺激症状。环境浓度高发生爆炸。
◆无色无味的隐形杀手—氮气,可令人窒息并发生冻伤。
◆无色无味的爆炸性气体—氢,不易发现,局部浓度高容易爆炸。
◆芳香味的致癌物—苯,是高毒物质,可致白血病。
如何防范
◆员工应做到
①必须遵守安全禁令,明令禁止的坚决不做。
②知道岗位风险,不清楚的不能操作。
③作业环境要安全,有毒作业场所无防护不能进入。
④一定认真接受安全培训,学会安全操作技能。
⑤作业前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,并确保正确佩戴。
⑥作业前确认是否有安全保障措施,防护不到位不能盲目进行。
⑦学会自救互救的方法,一旦发生事故知道如何处理和逃生。
◆雇主和企业应做到
①工程控制最重要。做好防护和有足够的安全间距、通风排毒系统。防火、防爆、防雷、防静电措施必须落实。
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。如准入制度、动火操作制度、有限空间作业制度管理、严格检测。
③所有人员的持证上岗和安全培训。并提供合格的防毒等各种劳动防护用品。
④确保生产、储存、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。
⑤配备应急救援的设备和掌握自救互救方法。
具体措施
◆动火作业安全:遵循“三不动火”原则。未经批准动火作业许可证不动火,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,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。
◆受限空间作业安全:遵循“三不进罐”原则。未经批准许可证不进罐,监护人不在现场不进罐,安全保障措施不落实不进罐。
◆化学品运输安全:要有运输资质,人员也要持证上岗。选择合适的包装容器,正确装运。不能混装。运输要有明显和标准的“危险品”标志。运输按照指定路线和时间。发生事故人员要远离和严禁站在靠近可能发生爆炸的现场,保持安全距离。车上配有应急装备。
◆储存作业管理:危险品入库核查登记定期检查。剧毒品双人双锁管理出入库。防火措施必须健全。装卸等活动轻拿轻放,并穿戴好防护用品。按规定放置并有相应的警示标识。有相应的应急措施。
◆防火防爆:在作业现场不吸烟;具有火灾风险的危险物品等要放置在独立的防火安全处;要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等。
五、矿山作业有风险,早识别会预防
我国有大量的煤矿和各种金属矿山,从业的劳动者也是一个大的群体。他们给国家创造财富的同时,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。
矿山作业分为露天矿作业和井工矿(地下矿)作业,在井下工作的风险尤其大。
矿山作业的风险
露天矿山易发生边坡坍塌、放炮与火药爆炸事故。地下矿山易发生透水、冒顶片帮、中毒与窒息、火灾爆炸、爆破器材爆炸、坠罐跑车等事故。尤其是地下作业会受到水、火、瓦斯、粉尘、顶板等自然灾害的影响,还有机电和运输等安全问题。
生产作业中常见的潜在危险和伤害
◆作业时不注意观察或缺乏防护时被落下的碎石砸伤。
◆由于缺少必要的防护导致塌方,不及时发现和撤离会导致掩埋。
◆在使用各种机械和电动工具中,由于操作失误导致触电伤害。
◆井下瓦斯超标或氧含量不足导致窒息等。
◆爆破时未躲在安全地点被爆破物击伤等。
◆冒险作业、赶进度造成严重后果。
◆防护用品使用不够重视或佩戴不当等也会带来伤害。
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类型
如:破损部位的骨折、出血甚至死亡;塌方和倾覆导致人员被掩埋后的骨折、缺氧窒息甚至死亡;触电引起的电击伤导致心脏骤停和火灾引起的身体烧伤;物体打击和切割伤害、骨折、出血等;接触有毒的物质引起中毒窒息等。
预防伤害
◆员工应做到
①遵守《煤矿安全规程》《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等法律法规。
②一定要签劳动合同,还要接受安全培训教育。
③入井前想一想安全事项、预防方法和采取措施。
④认真检查劳动防护用品,安全帽、矿灯、自救器是否穿好带全。
⑤作业前不许喝酒、不能带火种!
⑥学会自救互救方法。
⑦井下行走和乘车安全,注意井下信号、安全标识等。如不要在轨道中间走;长工具拿在手里,不要扛肩上,易触电。
◆雇主和企业应做到
①确保工作设备和环境安全,确保设备处于使用有效状态。
②培训员工使用设备的正确方法和应急时的处置。
③确保井下瓦斯等报警设备正常和实时检测。
④设置必需的安全设施和安全标识。提供合格安全帽、矿灯和自救器等防护用品。
⑤对于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采取保护措施。在火灾爆炸、井喷、爆破器材爆炸等可能发生事故的作业现场,应严禁明火,禁止或者限制使用能产生静电、火花的有关设备、设施。